正確來說,我是在去年 29 歲時開始接觸前端的。
原本只是想要從稍微有點心得的平面設計領域轉換成 UI 設計,在找尋資料的過程中「前端工程師」這幾個字就這樣闖進視線中,並且莫名勾起了我的興趣。
正因為不可預測,人生才會如此駭人且有趣。
前一年煩惱著未來職涯的我,看著比較多國外企業及新創的徵才網站嘆息著:「怎麼幾乎都是在找工程師?」;隔一年自己就一頭栽進當初完全沒興趣且沒想過的技術中,至今仍努力衝刺著。
近年有部分業界工作者,常會用不以為然的語氣調侃像我這樣非本科出身的學習者,只是想趕上所謂「大前端時代」,認為我們只是在趕潮流、夢想賺大錢或被補習班鼓吹以為前端很好學... ...等等,語中帶酸的指責就是這類型的人不斷拉低臺灣的工程師薪資。
至於他們的指控是否為事實,這並非我想討論的重點。
我認為,無論出發點是什麼,這些學習者願意付出時間及精力、做出許多犧牲及冒險,來挑戰學習一個完全跳脫既有舒適圈的技術,一切從零開始;光是執行力及勇氣這兩點,就已完全打敗其餘光說不練的人了。
30 歲才開始會不會太晚?
感覺 30 歲前沒做出一點成就好像人生就此無望了,其實是現今社會及媒體營造出的一種氛圍。我們大力吹捧少數少年得志的「天才們」,卻選擇性忽略其實大多數的成功者都是中年後才逐漸展露頭角。
29 歲的我也曾經為此感到異常焦慮,但在過完生日的那天,卻覺得一切輕鬆了起來。
「唔,其實也沒什麼嘛。我就照我的步調朝著目標一步步前進就好。」
關於人生進度快或慢,我時常在坐公車或過馬路時會有種奇妙的領悟。
走得很快的人會超過你(甚至撞你),一路走到你前面,但就在你照著自己的步伐走到下一個紅綠燈時,卻發現剛剛那個走路很急的人也跟你停在同一個紅綠燈;就像朋友好像一路順遂,而自己卻晉升緩慢,但做著做著,最終你們還是來到了同樣的高度及位置。
等公車時因為走得太慢,結果要搭的車就這樣從眼前疾駛而去,無奈只好多花十分鐘等下一班。沒想到下班車上空蕩蕩,坐起來實在舒適,中間甚至超過了前一班車,你向窗外望去,那班你錯過的車上擠滿了人,只有難過兩字能形容;就好像有時先來的機會你還沒準備好,所以沒抓住,但等到下個機會來臨時,你順勢而上,沒想到機運及待遇都比前個機會好太多。
所以,我認為只要你用盡全力去努力,就會有最適合你的時刻出現。
前面寫了一大串,其實跟之後要寫的東西大概沒什麼關聯 (?)
因為我還在學習的路上,打算利用這 30 天來當自己的學習筆記,哪天學到一半特別有感,或許穿插些像這篇跟學習路上相關的文章。
學了一陣子的初學者的筆記最適合超級初學者參考,因為我們的想法最接近,希望在茫茫 google 海中,某天能幫到某個頭很大的超級初學者,讓他不要在一開始就因為挫折而放棄;也當作自己學習歷程的一份紀錄,希望自己一個月後回來看時,能說出:「什麼?我之前竟然連這個都不會!?」,就代表我成長了 XD
人生好難,但還是要堅持下去,等待那個最適合的時刻 QQ
能夠聰明的堅持下去,那個時刻一定會來到的(拇指)
不過時機來臨時別忘了勇敢跨出去 :D